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放下恐懼,才是真愛


(原載於 OJ.傷心的治療者:放下恐懼,才是真愛 May 4,2011 20:16 )  作者:吳易澄醫師




最近一份反對教育部將同志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的聯署書在網路上傳開,並且在教會社群中更積極傳遞著。對於這樣高舉 「真愛」的旗號,宣稱非本於「宗教立場」而基於「身為家長、老師」的角色而倡議,這樣的情形著實令人深感不安。這不單是因為論者開始隱藏其神學立場而為策 略,甚至成為一場模糊自身立場與價值的道德動員。

保守福音派一直竭力在神學上做出聖經反對同志的立場解釋,而我對部份反同志的神學辯論抱持敬意。然而捨棄了 神學思辯,卻以「鼓勵性解放」為由,將同志教育貼上道德淪喪的標籤,而忽略了同志運動本身乃身為受壓迫者的解放過程,忽略了社會本身可能存在的階級、權力 的差異,這樣的道德詮釋於是變得更加廉價了。

這份連署書,分別引述了教育部編印《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以及《性別好好教》三本書的內容,直指其內容多處「違背『消除性別 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目標」,並且「混淆兒童性別認知,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並引導其發展多元情慾,以及多元家庭」。然 而這些指控,其實也存在著斷章取義的問題。

聯盟首頁所製作的影片中, 也擷取了一些教材畫面。這在畫面擷取的過程中,刻意忽略了完整的文本,卻對其中的片段加以負面解讀。例如,當教材企圖讓同學以「同志」來置換「兩性」一 辭,目的是透過角色置換來思索不同身分在社會上所面對的不同眼光,這是很常見的社會學式教學,卻被解讀為「變相鼓勵」。

甚且,真愛聯盟還搬出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直指教育部「違背了世界公約,教育部在同志教育上無限上綱其權利,嚴重侵犯到台灣父母的教育權利」。 然而這樣的指控,忽略了同志教育本身作為一種行動,目的正是為了要消弭社會在對異己的無知與偏見下,對同志造成的壓迫。這些包括太多血淋淋的暴力、傷害, 以及公民權利的排擠。

不難發現,真愛聯盟也落入了某種自我中心的思維,預設了某種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的階段說,並認為在性別認同尚未確立的模糊階段,必須引導其分辨何謂「真 愛」。誠然,真愛聯盟所提出的主張:性別教育專家「不能只含括單一觀點者,並應邀請家長、青少年兒童心理發展學者,以及生命教育、品格教育、課程專家以及 倫理議題方面之專業人士參與」,這是相當正面的,但真愛聯盟所提出的發展觀點,也恐怕落入了一家之言。

真愛聯盟宣稱基於「研究指出同志大多非天生,而是後天社會造成」,但試問,這樣的研究證據究竟在哪裡呢?當代醫學對先天與後天的定義,逐漸捨棄涇渭分明的 論據了,特別是針對人的認同與行為表現,從出生而有的氣質到長大成人的性格,其實都是先天與後天的互動(interaction)過程,從而表現出其表 型。但無論是基因決定,還是成長過程的型塑,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更何況,即使是生命歷程的型塑,熟讀聖經的基督徒,如何信誓旦旦地宣稱那不是被造的 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努力地在自身的感覺與社會脈絡中來回探索,從而建立自己的認同,這個認同過程本身即為一種事實,並且存在著被造的,主 動的,以及受環境影響的種種成份(無論異性戀或是同性戀皆然)。但這個過程中,對同志而言,有一大部份是帶著對自己的懷疑,也帶著被掃地出門的恐懼的。沒 有人是希望被社會排斥的,而同志卻需要在歧視中掙扎。同志好不容易在這個過程中試圖接納自己,這絕非學壞, 也更不是被污染。真愛聯盟宣稱站在「父母」的立場而非「道德、宗教」的立場。然而其論述,卻有些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真愛聯盟預設了同志教育存有某 種「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之發展」的元素,因此要努力抵擋入侵,也需要品格教育、倫理教育的補強,這是否指涉同志教育與品格、倫理教育是相互牴觸的?

甚且,這份聯署書強調「同志運動」與「社會運動」的關連,這恐怕是對「社會運動」作為抵抗霸權的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與覺醒。而這個霸權往往是在不知不覺 中被複製的,在學生的言談中、在強調男性氣概的軍中、在職場上。真愛聯盟指責教育部「政策霸凌」,然而,真正的霸凌存在於對異己的誤解與偏見。十多年前, 一對北一女學生結束自己的生命,如今在屏東,依舊有同樣的故事重演。在軍中,同志必須隱藏自己的情慾,以免受到同儕的欺負。職場上,大家將成家立業當作某 種成就,永遠於法「依法」成家的同志必須終身承受「怎麼還不結婚」的眼光。而更諷刺的是,在強調愛人如己的教會中,其實有著更多歧視的語言。

我在大學時代曾經參與TSCM(台灣學生基督徒運動),和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教會同志青年的處境問題(參考TSCM彩虹小組)。當時小組其實試圖在尚未明朗的神學立場之外,思索面對教會對同志的歧視文化的解決之道,並提出在國小就應該開始同志教育的可能,而方法,可以是製作繪本。可惜說來慚愧,我們成員心有餘而力不足,在一一離開學生身分後,理念至今還未付諸實現。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曾經在同志病友入住病房的同時,有感於八卦、恐同的氛圍瀰漫在同學之間,因而趁機為實習醫學生安排性別教育,也討論同性戀如何在精神疾 病的診斷手冊的變革歷史中除名,並介紹醫學史上曾經有過的殘忍而無效的「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同學們思索著何謂正常?何謂異常?何謂失序?何謂疾患?令人訝異的是,在醫學生中,仍有「因為同志無法繁衍後代所以不正常」的想法,而 且更令人洩氣的是,在有這些想法的同學中,身為基督徒者,也大有人在。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恐同?實在很難以一概之。對異己的無知,加上傳統社會對無後的負 面標籤,以及經濟、階級的處境壓力下「明哲保身」的企圖,加總起來型成了恐懼,需要慢慢解套。

回來談真愛聯盟所批判的幾本同志教育教材,雖然我個人認為編寫得很不錯,但整體的性別教育,當然有待檢監督。反對同志者擔心得不得了,但我相信同志朋友本 身與直同志、支持同志者,一定更加不會掉以輕心。我們的性別教育才剛剛起步,這些教材都還不是最好的,也一定還有很多需要調整、拿捏之處,包括論述的方 式、語意、深度,是否能更貼近不同年齡層的思考能力?內容上是否能詳實地交代同志本身的處境,並且不因曲扭的敘述而造成傷害?同時,是否有足夠的師資來投 入性別教育,這些師資是否的確能站在引導學生避免互相歧視壓迫的立場,循循善誘?若是教師們的態度仍舊和真愛聯盟的影片中「從事同性間的性行為具有高度危 險性」一般見識,只有威脅般的模糊說詞,卻忽略了這其中的風險,正是因為來自於對自己的認同不夠了解,並且被迫在黑暗中探索;那麼我們對消彌社會間的歧 視,其實是充滿擔憂的。

我相信真愛聯盟發動連署的動機,一定也是希望這個社會朝向更美善的境界發展。然而,唯有破除對同志與多元性別的恐懼,正視我們的弟兄姐妹們在這個社會上的 處境,我們才有對話的可能,而那才是真愛。容我稍微更改一下真愛聯盟提出來的訴求,大聲呼籲:「唯有積極落實安全性行為及性別教育,成為生命教育、品格教 育的一環,才能解決性別歧視/霸凌、性別認同、性別氣質刻板印象的現實問題!」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我是同志 你/妳的同志


作者: Eson


2012.09.22
高雄同志大遊行 我是同志 你/妳的同志

基督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倚靠與祝福
但如果可以選擇,希望自己是個異性戀在這個世代
這樣我就可以不用面對這個棘手又矛盾的議題。

但我相信!上帝讓我認識祂卻造我為同志
有祂美好的計畫,所以我最後選擇面對!
於是今天決定以自己生命的真實經歷與看見
讓我們簡單的來探索這複雜的話題

『少女殺手』是啥?
指帥氣的男生擄獲了不少少女的心(現代)
可能是個專殺少女的殺手(50年前)
或是一位少女專門殺人(100年前)為啥『少女殺手』四個字
在不同的時空背景盡有完全不同的含意?

很多人問我為什你們的上帝要討厭同志?
不是神愛世人嗎?我們就不是人嗎?
好多好多的為什麼?我也想問!

不可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
(聖經利未記18:22)
依字面上的解讀似乎上帝是憎惡同志的!
上帝如果討厭同志為啥要讓我生為同志?
聖經是上帝拿來祝福人類而不是教我們仇視與論斷

如果你不是同志,小孩不是同志
你會願意多花些時間來了解上帝的本意嗎?
仔細研究章節的前後文?

男與男 是指『男信徒』與『男廟妓』
行苟合的宗教儀式,是上帝所憎惡的

那為什沒寫到女性?
事實上也有男信徒與女廟妓女信徒與女廟妓....

因為聖經經常出現:我『親愛的弟兄』
沒有我『親愛的姊妹』醬懂意思嗎?

上帝憎惡的是拜假神行的淫亂儀式
而不是憎惡同性愛。


許多同志無法諒解基督徒的言語與行動的迫害
就台灣而言,我們都在異性戀的健康教育下學習兩性關係
在異性戀的神學角度看聖經、異性戀的教育環境下成長
為什香港人要上街頭?這凸顯了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要學習饒恕人的有限,有限的知識與常識
但慶幸現在有許多的牧師,已經默默的在我們當中
服侍牧養支持著同志族群,讓更多的生命看見盼望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
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
你既忘了你 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
(何西阿書4:6) 

上帝透過聖經要教導我們什?
這所有的問題答案是什?

是『愛』!愛是什?『你懂愛嗎』?
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學習~

上帝不愛同志?是『人』讓『人』感受上帝不愛同志
是人限制曲解了上帝的愛

我是同志基督徒
上帝是愛,愛我們每一個人


你可以不用為出櫃問題痛苦活著!
因為有許多人一起在為你努力!
你要相信!生命總是充滿著盼望。

愛是永不止息。

愛裏沒有懼怕;
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翰一書 4:18〕

「聲援與支持」- 基督徒對高雄同志遊行的態度


(本文登載於 台灣教會公報 3160期 第11版)
(網址 http://www.tcnn.org.tw/forum.asp?ID=361)

今年適逢台灣同志遊行第10年,遊行的訴求是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並透過「彩虹環島」的活動,帶著一面「婚姻革命」的彩虹旗走遍全國各地進行串連與接力,不讓任一個角落的同志朋友被遺忘或感到孤單。遊行隊伍特別在去年教育部於台南舉行性別多元教育公聽會時,發動教友與家長在現場滋事的特定教會前,透過公禱祈求上帝的憐憫,充滿活力與盼望地平和表達立場,這個動作卻與教會找來警察現場搜證的舉動形成強烈的對比。

同志在台灣的社會處境中,正尋求一個更安定的伴侶關係,即使現在的法令仍將他們排除在外,重病的探視權、財產…等都沒能被保障,但是從8月釋昭慧法師主持的女同志佛化婚禮,去年在高雄舉行同志伴侶的基督教祝福儀式,以及許許多多的同志婚禮,都表達著同志朋友正努力建立穩定的多元家庭心志。也有一對女同志結婚之後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兒,以她的名字開了一間對兒童與同志友善的餐廳。
8月在台北反媒體巨獸與表達對言論及思想自由的遊行行列裡,出現好幾面彩虹旗;在華隆倒閉事件當中,彩虹旗也與罷工第88天的阿桑們站在一塊,還有更多的社會議題當中也出現了這些旗幟,但出於種種的無奈與不被了解的壓力,他們就像動畫裡將樹葉貼在額頭上,化身與人類的狸貓一般隱身了。同志朋友們也和許多對抗不公義的聲音站在一起,就像你我一樣。但是當他們陷入困境時,我們在哪裡呢?

9月22日在高雄的中央公園即將舉行第3屆同志遊行,10月27日在台北也將要舉行第10屆台灣同志遊行,就像動畫裡出現千奇百怪的造形一般,有些很嚇人,有些卻相當有趣,但都相同表達著期待被看見、被聆聽與被了解的需要。邀請你成為我們的同志,在流汗與流淚的路上與我們同行。

看顧無助者的上帝



聖經  創世記16:5-13
(台南博愛教會9/23主日講道)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大部分的人最早經歷與別人一起生活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溫暖、甜蜜與愛的地方。不過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常常體驗到衝突、緊張、痛苦的關係。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算是關係親密的人,在家庭中也難免因為意見、價值觀不同,或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與金錢,或是為了得到比其他親人更高的地位與尊敬、更多的親情與疼愛,導致家庭內發生很大的糾紛,嚴重時,即使至親的父子或手足也無法繼續生活下去,造成家庭破裂、人倫悲劇。
和諧親密的家庭生活不只是美滿人生的源頭,也是上帝給人最大的祝福。可惜在現實的人生中,由於人自私、驕傲、有限不完美的本性,使家庭這個原本應該是人與人、人與上帝如同活在伊甸園的祝福,反而變成被趕出樂園的咒詛。當我們陷入這種家庭的衝突,痛苦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辦?或許我們也想問:全能、慈悲的上帝在哪裡?他是否在意人的痛苦?
今日所讀的經文,是有關以色列族長亞伯蘭的家庭所發生的故事。創世記說故事的人描寫,亞伯蘭、莎萊夫婦與夏甲這三個人,為了解決家庭中沒有後代的問題,用當時社會普遍流行的風俗,來處理家族香火繼承的危機。結果不但沒有達成目的,反而釀成家庭內的風暴。
中國有句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自古以來強調儒家倫理的漢人社會,特別看重子孫後代與家族香火的繼承,假使夫婦結婚成家後一直沒有兒子,那是大不孝,對不起歷代祖先。又因為當時一般人對醫學並不了解,在封建制度與父權主義的社會裡,不孕的問題完全是女人的責任,與男人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不孕的婦女往往免不了受夫家的輕視與惡待。為了維護婚姻的存續,避免被拋棄或休妻的命運,無論不孕的妻子是否願意,只好容許丈夫另外納妾,或是借腹生子,以便使夫家有後代香火的繼承。
類似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亞伯蘭與莎萊這對被上帝揀選的夫婦身上。雖然上帝一再應許亞伯蘭,將來會有後代繼承他的家業,但是亞伯蘭認為自己已經年老,既然上帝應許的孩子一直沒有實現,他就準備在家裡找一個可信靠的僕人-以利以謝,成為繼承他家業的後代。但是上帝不同意亞伯蘭的做法,他強調:「只有你親生的兒子才是你的繼承人」(創世記15:2-3)。為了堅定亞伯蘭的信心,上帝甚至與他立約,保證要賞賜給他的子孫,會像天上的星星(創世記15:5)與地上的塵沙(創世記13:16)那麼多。
換句話說,上帝是用「天地為證」與亞伯蘭立約,應許他將要有子孫綿延不盡。可惜一年又一年過去,自從亞伯蘭離開故鄉到迦南地居住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創世記16:3),莎萊的肚子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她認為自己既然無法為亞伯蘭生子,上帝又強調只有亞伯蘭親生的兒子才算數,那麼乾脆用「借腹生子」的方法,將自己最為信任的女奴埃及人夏甲,交給亞伯蘭為妾,或許可以從夏甲得到一個孩子來繼承家業。
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莎萊對亞伯蘭的建議,是當時社會文化普遍採行的風俗。特別是在古代西亞(近東)地區,用「借腹生子」的方式來解決家庭沒有後代的問題是合法的,就像後來在雅各的故事中,當他的妻子遇到不孕的問題時,也採取相同的做法(創世記第30章),就是將自己的女奴交給丈夫為妾,所生的小孩被歸屬於原配的名下,這種做法並沒有違背倫理道德,甚至仍然盛行在一夫多妻的近代社會中。
從古代世界的角度來看,女人的地位是藉著家庭和孩子建立起來的,不孕的問題不只是女人羞恥的記號,也會喪失身為人妻的價值。或許莎萊用借腹生子的方法來保障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是她如此做,也代表她對上帝的應許缺乏信心,因此她想用人為的方法來實現上帝的應許。不料不僅沒有達成心中的願望,反而為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導致家庭發生緊張與衝突的問題。
其實家庭會發生問題,當然不只是一個人所造成的。在這個故事中,亞伯蘭也需要負起很大的責任。特別是從說故事的人強調:「亞伯蘭聽從莎萊的話」(和合本,創世記16:2)這節經文中,令人聯想到創世記第三章中有關亞當與夏娃犯罪墮落的故事。在那個故事中,亞當也是「聽從」夏娃的話,偷吃上帝禁止他們吃的果子,所以上帝審判亞當的理由是:「因為你聽從妻子的話」(創世記3:17),咒詛與痛苦要發生在人居住的土地與生活中。
同理,亞當與夏娃犯罪的錯誤,也重覆發生在亞伯蘭與莎萊這對夫婦身上。因為莎萊就像夏娃一樣,以自己的意思採取行動,「把夏甲交給自己的丈夫」這種做法,好比夏娃「將禁果交給亞當」的行為,兩者有很類似的對比。至於亞伯蘭就像亞當一樣,一開始也是聽從自己妻子的話,結果當家庭裡兩個女人為了爭奪彼此的地位發生嚴重衝突時,亞伯蘭洗手表示無辜的做法,就好比亞當將自己錯誤的行為推給夏娃來脫罪一樣(創世記3:12),他也將自己的責任推給莎萊,對她說:「她是妳的女奴,在妳手中,妳可以隨意待她。」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或許夏甲也需要為自己與莎萊之間的緊張關係負責。聖經的作者認為,夏甲因為有了身孕就瞧不起主母莎萊,結果亞伯蘭因為莎萊的抗議,只好又將管理夏甲的主權交回去,導致莎萊有機會利用主母的權威來虐待她,這豈不是自作自受嗎?可是為什麼懷孕的夏甲會「瞧不起」莎萊呢?
傳統上大部分的聖經學者認為,夏甲雖然因為主人的家庭沒有後代,碰巧有機會從一個地位卑微的女奴成為亞伯蘭的妾,但是她在亞伯蘭與莎萊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借腹生子」的工具,是一個在家庭中無名、無權、也無自由的婢女,從這段經文的記錄中就可以發現,夏甲的名字從來沒有出現在莎萊與亞伯蘭的對話中(創世記16:2, 5-6)。然而,當她發現自己懷孕後,或許誤以為可以藉著孩子的關係,依靠亞伯蘭的保護提高自己的身份,改變她和莎萊原本女奴與主母關係中的地位不平等,所以不孕的莎萊在她的眼中就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主母,失去了身為女人在家庭中的價值。
不過我個人認為,夏甲「瞧不起」莎萊或許有另外的可能。我想大家都知道,懷孕的婦女在生活中有諸多不便。當夏甲還是莎萊的女奴時,她一定是一個很聽話,受主母信任與疼愛的人,否則莎萊不會將她交給亞伯蘭為妾。可惜當她懷孕之後,或許因為害喜的緣故或是其他生活上的不便,無法如同過去那麼體貼地服事莎萊,也可能不是她故意怠慢主母,可惜這不是沒有懷孕的莎萊能夠體會的事情。所以當莎萊仍然要夏甲像以前那樣來服事自己的時候,難免覺得懷孕的夏甲不像以前那麼勤快順服,導致她疑神疑鬼,開始認為夏甲有身孕之後就瞧不起她。也許她真正在意的是,倘若情形繼續這樣下去,自己會漸漸失去主母的權威與地位。所以莎萊要求亞伯蘭為這件事情負責,藉著亞伯蘭將夏甲的主權送還她手中,莎萊決定利用主母的權威,給夏甲一點顏色瞧瞧。否則,這個女奴豈不是要在自己的頭上撒野嗎?
可憐的夏甲因為不堪莎萊的虐待,只好離家出走逃往曠野。在此要注意,莎萊「虐待」夏甲的動作,剛好就是出埃及的故事中,希伯來人在埃及為奴受「虐待」的情形,這兩個字眼在聖經作者的記錄中有同樣的意思。真是莫大的諷刺啊!這個故事提醒我們,那些濫用權力來虐待他人者,在惡性循環的過程中也會自食惡果。用最接近莎萊時代的例子來看,她的曾孫約瑟就是被夏甲的後代以實瑪利人買來做奴隸,被帶到埃及去(創世記37:28),甚至最後雅各所有的子孫都因此下到埃及,在那裡受夏甲故鄉的埃及人虐待。
然而當人與人彼此惡待的時候,上帝進入人類的苦難中,伸手解放人的痛苦。如同起初亞伯蘭因為飢荒下埃及時,上帝為了莎萊介入了這對夫婦所面對的危機,拯救他們離開埃及一樣,上帝也為了受虐待的夏甲,介入了這個家庭所發生的衝突,在曠野中顯現,與逃走的夏甲相遇。根據聖經學者指出,夏甲與上主的天使相遇在通往書珥路上的一個水泉旁邊,那條路就是原本通往埃及的方向,可見夏甲準備要回到自己的故鄉。
上帝的天使主動尋找受虐待、被拋棄的夏甲,不只先稱呼她的名字,也指出她與莎萊的關係,這代表上帝恢復了夏甲在家庭的衝突中被人輕視、沒有名字的尊嚴。此外,在天使問夏甲的兩個問題中,也可以發現上帝關心夏甲的過去與未來。不過夏甲只有回答第一個問題,雖然她已經計畫要逃往自己的故鄉,但是她不知道自己帶著肚子裡的小孩,未來是不是真的有出路?
所以天使指示她回到莎萊那邊,順從她(創世記16:9)。坦白說,我們無法了解上帝為什麼命令夏甲回到那個虐待她的地方?不過上帝應許她要有無數的子孫,又祝福她將要生一個兒子,教導她將孩子取名為以實瑪利來紀念「上帝的垂聽」,那就是以實瑪利這個名字原來的意思。因為上帝已經聽到了她的苦情,雖然在故事中並沒有任何地方說明夏甲為自己的苦情求告上帝,然而上帝總是關心那些說不出痛苦的人。最後上帝也祝福夏甲的兒子以實瑪利的未來,雖然這個祝福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那麼單純完美的祝福。
在整個故事中,夏甲原本只是亞伯蘭與莎萊這對夫婦繁衍後代的工具,但是上帝高舉她,與她面對面相遇。在她的故事中提醒我們,就像亞伯蘭有上帝賞賜後代的應許,夏甲也是如此;就像以色列人被上帝拯救離開埃及得到自由之地,夏甲也是;倘若摩西與上帝有面對面說話的經驗(出埃及記33:11、申命記34:10),夏甲更是如此。問題是:夏甲究竟何德何能值得上帝如此的疼愛?
從夏甲為自己面對面所遇到的上帝取名的那句話中,或許可以帶給我們很好的反省。對聖經的作者來說,從來沒有人可以面對面與上帝說話卻仍然活著(創世記32:20,出埃及記33:20),除非上帝有特別的恩典;或許對尤太人來說,也從來沒有人可以為上帝取名,但是夏甲在自己與上帝面對面的經驗中,稱呼上帝就是那個「看顧人的上帝」(v.13),這剛好代表上帝與人的關係中最適當的名字。
整本聖經的作者都見證,上帝不只是看顧人的上帝,也是公義的上帝。夏甲的故事彰顯了上帝特別疼惜的一群人:孤兒、寡婦與出外人。進一步來說,夏甲的角色放在今日的台灣社會中,代表那些在家庭裡面被歧視的外勞或外配,也代表那些被丈夫拋棄失去婚姻與家庭的婦女、孤兒、寡婦….等等。雖然她生活在亞伯蘭的家庭中,但是並沒有因為亞伯蘭的關係而得到祝福,這根本就違背了當初上帝揀選亞伯蘭的應許:「我要藉著你賜福給萬民」(創12:3)。所以上帝介入這個事件「直接」祝福夏甲,賞賜她得到跟亞伯蘭相同的應許。
由此可知,上帝特別將恩典與祝福賜給那些窮人、寡婦、孤兒與外僑,也特別看顧那些無助與被虐待的人,無論他們是否原本屬於被揀選的百姓。所以被上帝所揀選的基督徒,豈不是也需要關心那些上帝所特別憐憫與看顧的人?使他們也能因為我們活出美好的見證來得到上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