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關懷愛滋請從反歧視開始

文/南義朋

  今年是愛滋病被命名的第三十一年,最初此病因為在男同性戀之間快速流傳而廣為人知, 但是醫學發現愛滋主要的感染途徑是血液與體液的交換,截至2011年6月底世界上約有6,400萬人(包含異性戀男女,孕婦與小孩)感染愛滋病毒,且每天 平均有7,000宗新病例。愛滋病毒的傳播,除了與帶原者性行為接觸之外,經常是透過輸血、共用針頭等情況傳播,還有帶原的母親傳給孩子。由此可知愛滋病 其實是整個人類的疾病,並非上帝對同性戀者的懲罰。
  長老教會配合世界愛滋日,每年12月第一個禮拜訂為「愛滋主日」。今年世界愛滋日的主題訂為:「零歧視、零感染、零死亡」,但是我們看見長老教會總會「愛 滋關懷主日」的公文,一方面提醒信徒要為愛滋感染在社會、健康上所造成的影響予以關注,另一方面卻有這樣的文字說明:「男男同志性行為愛滋患者人數的增加 成為愛滋預防的新挑戰」,標的特定族群,恐加強「愛滋是上帝對同性戀者的懲罰」這個歧視性的概念, 模糊了預防愛滋感染應具備的觀念。
  教會關懷愛滋的正確作法應是:本於信仰關懷愛滋患者的需要、依照正確疾病知識來宣導愛滋防治、努力去除對病患的歧視與誤解、維護愛滋患者的人權。具體來 說,應當針對感染途徑宣導來降低愛滋病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殺傷力,另一方面則應本著公義和憐憫的信仰精神教育信徒,不該再延續「因罪得病」這種早就在聖 經中被耶穌指出的錯誤觀念(註),而帶有歧視的眼光看待這些罹患愛滋病的兄弟姊妹。
  我們更應該去瞭解HIV病毒它不會因為你是什麼身份、性傾向、種族、信仰......等就跳過去不發病,相反的,它會結合一些外在因素攻擊任何人。愛滋不 是同性戀者的專利,不管透過什麼途徑感染,受它攻擊的人所面對的困境是相同的:可怕的言語攻擊;沒有人敢同坐一張椅子;摸過的東西別人就不敢再碰;連家人 也不敢一起吃飯;工作權備受壓縮;甚至政府還計畫加收愛滋感染者的醫藥負擔。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向以關懷人權、鄉土為己任,對於長老教會設立關懷愛滋主日,提倡防範愛滋並期待愛滋患者能得到更適切的照護與關懷,我們深感認同,但是對於本次在公文中將愛滋病的新挑戰歸因於特定族群以造成污名化之事,期待長老教會總會在這上面應該多考究不同機構、單位提供的資料,非片面的使用單一機構 的資料以及說法做為公文內容,並針對防範的方式或預期達到的目標就醫學的角度和信仰關懷做說明,而非在公文中強調特定族群的行為「必然」是導致愛滋產生的 因素,這不但是過於跳躍式的簡化說法,也是一種便宜行事地歧視同志的論述。
  期待長老教會能盡速改正公文內容,並向受到傷害的弟兄們道歉,以維護長老教會長期關注人權、社會與土地的精神。身為耶穌的門徒,我們相信上帝的教會要成為愛滋病患者的朋友,堅定地與他們站在一起,讓上帝真實的平安與充滿喜樂國度降臨在我們中間。


[註]: 約翰福音中,門徒們詢問耶穌,那個生來就是瞎子的人,是他自己犯了罪,還是是他的父母犯了罪呢?耶穌的回答超過我們的想像:「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 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9:3)後來耶穌走向這個被門徒視為犯了罪得罪上帝的人,用手觸摸他的眼睛,並治好了他。

(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3173期,2012年12月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