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二個女人的故事

原文連結:二個女人的故事

◎Wesley Cheng

路得記1:16-17;3:1-4


  • 拿娥美、路得與女性平權




「摩押人」的起源出自創世記19:29-38的記載,羅得與自己的女兒亂倫,生下的後代被稱呼為「摩押」,意思是「從我父親來」。自此在希伯來人的眼中,摩押人意味著上帝所詛咒,與希伯來人交惡的族群。

然而上帝總是出人意料之外。

一場飢荒的發生,迫使彼此交惡,不相往來的兩族群,從此要生活在一起,甚至他們的後代也彼此開始通婚。

路得是摩押人。當她的丈夫去世後,她的婆婆,拿娥美,希望路得與另一個媳婦娥珥巴,不用跟著她回到那對摩押人不友善的地方生活,可以選擇自己將來要走的道路(路得記1:9)。

路得堅持不願意離開拿娥美。這不是說選擇離開的娥珥巴是錯的或是不應該的。

重要的是:過去只能無奈承受族群被汙名的壓力,以及男性主宰社會安排的這兩位女性,如今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命運。

路得選擇與另一位女性,拿娥美,在一起。路得對拿娥美說的話,讀之讓人動容:

請不要叫我離開你。讓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到哪裏,我也到那裏;你住哪裏,我也住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裏,我也死在那裏,葬在那裏。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們分離!」(路得記1:16-17)


那是發自內心充滿深沉之愛的聲音,是生命與生命彼此約定的見證。更特別的是,聖經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愛,不只是超越年齡的障礙,更超越性別上的限制。

路得與拿娥美,兩個女人之間這樣深刻的愛,就算是在異性的關係中也不常見。而這讓我們不禁去想:兩人的幸福,最重要的,到底是愛本身,還是性別?

歷史告訴我們,性別的差異,帶來的許多不應該有的壓迫。

與生俱來的性別,或是膚色所受到的壓迫與歧視,就像出生就是摩押人,受到希伯來人鄙視與不友善的對待是同樣的事。不只是社會層面的壓迫與歧視,也包含宗教上的汙名化與壓迫。

過去歐洲中世紀的教會有惡名昭彰「獵殺女巫」的歷史。當女性無法或是不願意屈就以男性為主體所建構的社會規範與價值時,迫害與歧視成為合法的事實。在數不清的日子裡,多少被羅織罪名的女性,無辜命喪在熊熊的烈焰或是絞刑台上。

雖然中世紀「獵殺女巫」不再,但現代對於性別公義仍有許多我們要面對的功課。女性在近代與現代,依然要為自己的性別上的公義平等而奮鬥。





法國於1800年禁止女性在公開場所穿裙子,這條法律一直到2013年才廢除。雖然在近代這條法律是名存實亡,但這個歷史告訴我們,女性身體的自主權長期受到社會的壓迫與箝制,不只是實質的法律,還有腦中的意識形態與思想。

因 此,拿娥美替路得精心安排計畫,讓她夜晚跑到波阿斯睡覺的地方,企圖讓「生米煮成熟飯」的過程(3:1-4),充滿了女性自主權的意函,特別在於身體的自 主權。雖然路得記尚未脫離女性的價值仍需依附在父權結構下,女人仍被視為財產,不是獨立個體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但路得與拿娥美的表現,已 凸顯了女性完全對自己人生方向的主導,令人印象深刻。

現代的女性,是否已經在性別上有足夠的尊重與平權?雖然我們已經比以前進步許多,但還有改善的空間,例如:支薪的育嬰假,同工同酬等,都是象徵一個社會是否真正達到性別平權的指標。


  • 性別少數的平權

Ø 艾倫·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42歲)





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他被視為電腦科學之父。二戰期間曾協助盟軍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對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有一定的幫助。圖靈還是一位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他的馬拉松最好成績是2小時46分3秒,比194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成績慢11分鐘。

圖靈是一位同性戀。這一位對世界和平與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優秀數學家,1952年,在法律上同性戀仍視為犯法的時代,他的同性伴侶與別人闖進他的房子盜竊,圖靈為此而報警,但是英國警方的調查結果卻使得他因為同性性傾向被定罪。

在 著名的公審後,英國政府給予他兩個選擇:坐牢或施打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注射「療法」(即化學閹割)。他最後選擇了雌激素注射,並持續一年。在這段時間 裡,藥物產生了包括乳房不斷發育的副作用,也使原本熱愛體育運動的圖靈在身心上受到極大傷害。1954年,圖靈自殺死亡。

1973年,美國最權威,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宣布同性戀不再是一種疾病,並且發表聲明「同性戀本身並不意味著會有判斷力、穩定度、可信度、或一般社會或職業能力的缺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12頁

在2009年9月10日,一份超過3萬人的請願簽名,要求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在《每日電訊報》撰文,為英國政府當年以同性戀相關罪名起訴圖靈並定罪(同性戀已經除罪化多年),導致他自殺身亡,正式向艾倫·圖靈公開道歉。

2013年12月24日,英國司法大臣宣布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赦免1952年因同性戀行為被定罪的艾倫.圖靈。


Ø 葉永鋕(1980年代-2000年4月20日)





生前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2000年4月20日早上,葉永鋕在下課前五分鐘提前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後仍不治過世。由於他的意外過世被認為與其性別角色有關,因此事件對台灣的性別教育工作帶來深遠影響。

葉永鋕的事件凸顯出性別氣質不符社會期待的學生遭受同儕歧視與欺負的問題,讓當時正在研擬中的《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並增訂定相關條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葉永鋕的媽媽,陳君汝女士,在失去孩子10年後,在一個公開的場合向許多同性戀者與她/他們的父母這樣說:





孩子們!你們要勇敢!天地創造你們這樣一個人,一定有一個使命,讓你們去爭取人權,要做自己,不要怕!我感覺自己是個鄉下人,要站在這個舞台,我沒學問,但是我曾經誇過海口,我救不了我的小孩,但是我要救跟他一樣的小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vl2USkLOc

  • 是生命的故事,而不是議題

我們對同性戀,與我們性傾向不同的恐懼,除了因為認識不夠以外,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愛不夠完全。因為沒有愛,所以我們心中有恐懼。

沒有愛的恐懼,讓我們看不見上帝的恩典,看不見上帝創造的奧妙,如何在我們當中運行。

當我們談性別公義時,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但請記得,這不只是一個社會議題,而是一個人,活生生的生命故事,每個故事裏頭,都有上帝獨一無二創造的生命,而這些故事,就在你我的身邊。我們需要更多的包容新,才不會造成傷害生命的事。

我們可以驅除這樣的恐懼,願意相信,上帝就是愛本身(約翰一書4:8)。因為「有了愛就沒有恐懼;完全的愛驅除一切的恐懼。」(約翰一書4:18)

願我們的心中,充滿上帝的慈愛。

阿門。2014.1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