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從聖經和神學的觀點看教會的同志關懷工作 ● 之四


鄭仰恩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2012/9/4 台中中會性別公義部講座





◎ 內容大綱:
 1. 1968年的《人類生命》通諭
 2. 1960年代的改革宗「多元」聖經觀點
 3. 當代「敘事倫理」觀點的興起
 4. 解放神學/婦女神學的「冒險倫理」



[結語] 再思台灣教會的生態:


1994年,我回到台灣神學院教書,也開始代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參與普世運動和各種會議。在普世合一運動中,同性戀封牧問題也是眾教會關心的信仰議題。然而,不管信仰立場或神學觀點的差異,或是對封牧議題的不同見解,對同志基督徒的尊重、接納、關懷、認同卻是普世教會的基本共識。讓我舉最近參與的兩個會議為例來說明。第一個是20048月於非洲迦納的阿卡拉(Accra, Ghana)舉行的「世界歸正教會聯盟」(WARC)第二十四屆大會。在討論同性戀封牧議題時,一位屬於保守派荷蘭改革宗教會的坎本(Kampen)神學院院長侯爾卓普(Pieter N. Holtrop)就公開表達:「儘管我不同意同志基督徒的神學觀點,但我卻尊重他們的基本人權,甚至願意誓死維護他們的權益。」
第二個是20062月於巴西愉港市(Porto Alegre, Brazil)舉行的「普世教會協會」(WCC)第九屆大會。會中,南非聖公會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不但和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愛斯基偉(Adolfo Esquivel)共同領導一場聲勢浩大的和平遊行,更在公開演講中呼籲大家致力於合一的運動,並學習彼此接納。屠圖主教強調當耶穌呼召世人「以上帝為父」來建立一個大家庭時,所有的人都被邀請加入這個家庭,他說:「在上帝的恩典中,每個人都可以歸屬這個大家庭,不管是布希或賓拉登都歸屬!男同志、女同志,以及所謂的直同志都歸屬!每一位都為上帝所疼愛,看為寶貝!」他總結道:「我們只能在人性裡彼此相屬!(We can only be human together!)
相對於屠圖大主教,看到台灣部分基督徒、牧者或是學界人士論到同志時咬牙切齒、趕盡殺絕的態度,不禁讓人懷疑他們是那一種的基督徒?200910月,在台灣,反對同志運動的基督徒和同志基督徒團體分別舉行遊行示威。放眼看去,高舉「維護真理」的宗教團體卻總是給人壓制、仇恨、對立的印象。同一週,我去新竹演講,有憂心的信徒問我,看到這些奉上帝之名壓迫別人的人,到底基督恩典的道理是福音?還是禍音?我深深期待,教會對有爭論性之社會議題應設立「公共論壇」(public forum)來討論,而非在私人小團體中「自我強化」其觀點,甚至訴諸情緒性的指責或攻擊。
確實,或許因為宗教現實文化的影響,在台灣,基要主義的勢力和影響並不顯著。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某些現象中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其一,數年前,當舉世為《哈利波特》的電影首映風靡之際,台北某教會竟然舉行公開記者會,以激烈的言詞主張該書內容載有真正的魔法咒語,反映了「靈界的邪惡勢力」,因此會對讀者產生傷害云云。一套具有高度童話旨趣和文學價值的人性化作品,卻被帶有偏執狹隘之見的基督徒評為邪魔外道,令人感到好氣又好笑。其二,反對墮胎的宗教人士(輔大神學院生命倫理中心)發行令人觸目驚心的光碟片,內容含有墮胎手術過程中的殘忍血腥鏡頭。這些人的信仰出發點雖可理解,但做法和心態卻讓人心生質疑甚至不解,更引發婦女和教育團體的強烈抗議。其三,有基督徒以黑函檢舉神學院中具有同性戀傾向的神學生,甚至連對方的家庭資料都公佈出來,其做法不但不道德甚至近乎無恥,令人憤慨。
坦白說,很少人會懷疑基要主義者的信仰熱誠;此外,他們的信仰立場雖然和普世主流教會不盡相同,但也應該受到尊重。然而,他們那種「奉上帝之名」行事,且帶有「自我絕對化」傾向的排他心態,加上強烈的權力慾和控制慾,以及似乎永無止盡的好鬥性格,實在讓人無法苟同。正如歷史漠然地持續向前邁進,時鐘也不可能再回轉,他們保守反動的心態和想法讓他們註定要成為時代思潮中的悲劇性格者,終必在歷史的進程中流逝、渺蕪。[1]
這二十年來,我因代表長老教會總會、神學院出國開會或演講,因此有機會去到世界六大洲,結識不同種族、文化的朋友。做為一個「普世人」,這些經歷塑造了我的多元文化觀:在巴西的薩爾瓦多(Salvador)和迦納的阿卡拉(Accra)探視數百萬奴隸曾經被集體販賣的歷史現場,在斯里蘭卡體認辛哈立人和塔米爾人一世紀來的族群衝突,在緬甸眼見金碧輝煌的佛塔、腐敗專權的軍政府和貧窮乖順的人民毫不協調地交織在一起,在印尼經驗到回教與基督教的宗教衝突以及東帝汶與印尼的抗爭,在阿根廷與半世紀前失落子女的「瑪雅母親」相遇,在厄瓜多爾參觀毒品交易所間接培育的美麗玫瑰花,在辛巴威和尚比亞看到無所不在的貧窮、孩童參戰、愛滋病快速傳播等現象,在肯亞訪問傲然獨立的馬賽人(Masai)並體會他們的多妻制度等文化。然而,就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在這些普世多元族群的人性裡,同樣具有高尚、美麗、熱情的一面以及貪婪、邪惡、墮落的另一面,這些都幫助我學習成為一個更謙卑、寬容、會欣賞別人、會接納別人的人,並體會和平、合一、和諧之美。對我而言,基督教信仰的終極目標就是帶給所有的人「在基督裡的整全人性(full humanity in Christ)」!
回顧自己的信仰旅程,從1991年至今,這二十多年來,我秉持著一貫的信念:在上帝眼中,同志基督徒和我一樣是罪人,不多也不少(no more and no less),同樣領受上帝恩典的塑造和養育,也同樣接受上帝旨意(忠實、專一、誠懇、互相尊重)的規範,雖會繼續犯錯,但總蒙受上帝恩典的保守,同行天路。


[附錄] 美國長老教會(PCUSA)對「同性戀封牧議題」的辨識過程


l      1978年,儘管美國長老教會總會接納同性戀者為教會成員,並主張要竭力維護其基本公民權且免於各種歧視,但卻決議「不經悔改的同性戀行為並不符合總會所要求的封牧標準」,因此關了同性戀者封牧的大門。
l      1988年加拿大聯合教會(UCC)通過「同性戀」得以封牧,深受矚目。
l      1990-91年美國長老教會(PCUSA)討論有關「性特質」(sexuality)的小組報告書,蓋報告書認定同性戀和異性戀同屬正當,重要的是「忠實、專一、誠懇、互相尊重的態度」,並反對「不受約束、濫交、虛偽、輕蔑」的親密關係。儘管該報告書並未被當時的總會所接納,但它已為後來的神學思考定調。
l      1992113美國長老教會常設司法特會(PJC)裁決Jane Spahr牧師不得受聘為Rochester聯合長老教會的共同堂牧。
l      1993New Brunswick中會提案要求總會考慮由各中會自行決定「是否可以封立同性戀者為牧師」,在該年總會中未被接受。
l      《普林斯頓宣言》(Princeton Declaration)事件。
l      1993年暑假起美國長老教會各神學院及地方教會開始討論此一議題。
l      1996年美國長老教會在總會中裁定「具有同性戀傾向、但保持獨身守貞者才可以接受封牧」。
l      1998年美國長老教會討論「貞節與操守」的問題。
l      2001年美國長老教會總會組成「和平、合一與教會的純潔」神學特別小組(Theological Task Force on the Peace, Unity and Purity of the Church)
l      2006年,「和平、合一與教會的純潔」神學特別小組提出研究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下面幾點重要共識:

a.           拒絕為同性戀者洗禮、給予會員籍或教牧關顧是絕大的錯誤;
b.          希望接受封牧的人必須過忠實的生活,那些顯示放蕩行為的人不應該接受封牧;
c.           性行為不純然是個人的事務,它也是基督教紀律、領導、團體生活的整全部分;
d.          性傾向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構成接受封牧的阻礙。

l      2008年美國長老教會總會通過將「同性戀封牧」議題交由各中會處理。
l      2010年夏天,美國長老教會總會以317208票通過新議案,將《教會法規》裡規定「長老、執事和牧師必須維持在忠實的異性戀婚姻中或者保持獨身守貞」的條文刪除,因而開了「為不守獨身的同性戀者封牧」的大門。不過,此一議案仍需經過173個中會的半數通過,因此,當明尼蘇達州的雙城中會於201151020556票成為第87個接納此一議案的中會時,此一議案正式生效。





[1]參鄭仰恩,〈以神為名?——具有悲劇性格的基要主義者〉,《道》雜誌,第18期(台北:台灣神學雜誌社,20042月),頁62-69Fundamentalism as an Ecumenical Challenge, edited by Hans Küng and Jürgen Moltmann (London: SCM, 1992); Martin E. Marty and R. Scott Appleby, Fundamentalists Observed (Chicago, 1991); Stephen Parsons, Ungodly Fear: Fundamentalist Christianity and the Abuse of Power (Oxford: Lion Publishing Plc, 2000); Roland Howard, Charismania: When Christian Fundamentalism Goes Wrong (London: Mowbray, 19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